檢驗科廢水處理實質上是利用各種方法、技術對廢水進行分離或轉化,使廢水達到國家下水道排放標準。檢驗科廢水水質復雜,排放周期不定,排放水量無規律性,污染物成分復雜,除含有有機溶劑和常用溶劑外,還含有大量的酸堿、有毒有機物和重金屬。
檢驗科廢水經收集系統收集后,首先進入調節池,調節水量,均化水質,當調節池內水量達到一定高度時,再由提升泵送至實驗室廢水綜合處理設備。實驗室廢水綜合處理設備首先進入酸堿中和調節系統,經過芬頓反應、酸堿中和、出水依次進入氣浮沉淀和紫外線殺菌,再進入多程氧化分解裝置,氧化分解后的廢水進入氧化反應裝置進行催化氧化反應,出水進入活性吸附裝置,吸附未去除的細小懸浮物、微量金屬和極少量有機物,然后進入深度凈化處理系統,經過深度凈化處理,再經過復合消毒裝置消毒,達到達標排放。

1.防止污染:應防止傳染病病原菌排放,污染環境。對各種可能排出大量傳染病病原菌的標本和污水進行嚴格消毒,達到醫院污水排放標準。
2.分類處理:廢水中含有某些化學毒物的廢水應盡量單獨收集并分別處理,以防止大量有毒有害物質進入綜合排水系統。
3.嚴格排放:對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廢水必須進行單獨收集處理,達到排放標準后再排放到污水系統中。
4.執行標準:根據醫院綜合污水的排放方向,按不同要求處理,達到相應排放標準后方可排放。醫院污水直接或間接排放到不同水體中,應按其受納水域功能要求執行一級或二級排放標準,一般需要二級(生物)處理;醫院污水排入城市污水處理廠,除醫院污水中含病原體和某些特殊污染物外,一般與生活污水相近,不需單獨處理,達到排放標準即可排放。
5.安全保障:檢驗科污水消毒所選用的消毒劑應盡可能安全、可靠、操作簡單、費用低廉、效率高。
6.加強管理:加強檢驗科用水管理,節約用水,減少污水排放量,在水源緊張或條件允許的地方,可以采用再生水。